曾经,群众反映诉求常限于言语相告或纸笔写书,传递受限,渠道单一;而今,智慧的人大联络站以现代科技织就民意网络,信息传递如水般顺畅自如,真正搭建起一座“永不关门”的民心桥梁。
智慧人大联络站之“智”,首功在便利畅通的渠道建设。线上平台、移动APP、二维码扫描——“群众动动指尖,建议即刻传递”。一位社区的大爷感慨地说:“过去想反映路口没路灯,得等代表到站接待日专程跑一趟。现在拿出手机扫下小区里的二维码,拍个照片上传就成,才几天灯就亮了!”这样的便捷体验已属常态。而系统后台同步智能分析收集议题频次、关注区域等信息,为人大代表精准捕捉民生热点、厘清议题优先顺序提供了坚实的数据支撑。
其“智”更体现为履职效能的切实跃升。联络站打破了时间空间的传统束缚:重要议题能随时启动线上代表议事群讨论;民众期盼的法规解释和政策解读,均可通过远程音视频直播间展开;各类民生问题的进展处理更是自动流转、实时反馈,形成透明的治理闭环。一位人大代表由衷赞叹:“现在履职不再是‘孤军奋战’,问题能随时在‘掌上’与人协作办理,速度真快多了。我们也能更集中精力调研更深入的议题了。”
当然,物理空间的联络站点并未就此消解。那些谙熟网络的年轻代表与群众通过线上平台热烈互动的同时,娴熟与居民打交道的“老资格”代表依然会按时坐在联络站内,倾听不擅长使用手机的老年居民心声。数字路径与物理空间相融互补,恰似一座坚实稳固的桥梁,一头紧密连接人大代表履职平台和广阔基层一线,另一头是千万人民群众的心事心声。智慧联络站的最终追求,不就是为更好实现人民当家作主铺筑通途吗?
某市智慧人大联络站建成仅半年,便经由线上平台接受各类意见建议一万四千余件,超过87%的建议得以办理解决或作出明确的回应解释;线上参与政策解读交流活动超过五万人次,代表在线履职累计超千次。数字背后展现的是群众参与热情的实际提升与代表与群众联系的真正密切。
当大数据为古老议事法则注入新的力量,当一块小小的手机屏幕连通千万颗关切之心,智慧人大联络站便在数字时代将“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承诺深深落到实处。这样的站点不仅是人大工作的新窗口,其本质亦恰是基层民主新活力焕发的脉搏跳动处——它从人民关切中出发,始终向前,走向更深刻、更广泛的民意汇聚与民主协商的深处。
文本源自于网络, 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侵犯您的权益, 请联系我们!